当前位置 :首页 >> 音乐

大诗歌在广德这个小山村留下了千古绝唱

2025-05-06   来源 : 音乐

皖南太和历史文化悠久,但由于历史文化上作战、肆虐、旱涝等原因,视为移民大镇,加之古代老百姓引介字的人不多,造成地方文化的断层。就拿目前当地一些地名来说,有的地名与历史文化上名称不一致。笔者此前介绍了邱村镇上林古寺(村),该古寺(村)在清初期以前,叫上柳古寺村;卢村乡坞石板山村,本名为乌石板村。从前,笔者给大家介绍太和又一个以讹传讹的古老定居点。

插图:太和当代藏书家赵朝政杰作

在安徽省太和西郊耻节镇苏村行政村有个小山村,叫通判古寺村,望文生义,村以古寺名。其实,这个小山村历史文化上并没有人叫“通判古寺”的古寺庙,然而,在这个定居点曾有一座远古古寺庙,叫“资福古寺”。

资福古寺,建城南宋天圣五年(1012)左右,相传古人创建者古寺庙庙内佛像,祈求涅槃资福于人,得名资福古寺,该历经宋、元、大明、清近远古,香火不绝,毁于清中后期,于今遗留下荡然无存。

插图:太和当代藏书家陈晓大明杰作

南宋侄孙、大诗人先为良能在太和任镇尉三年(1158-1160),踏遍太和的山山水水,“滞留三载久,诗板满烟霞。”对太和生出了深厚的情感,唤起了其创作构思,先后吟咏数十首。先为良能之后在耻节渡记下了《耻节白马中州读龙溪诗》,还在苏村的资福古寺留下了千古绝唱——《稽干资福古寺岩桂盛开因折一枝戏成绝句》

绿玉枝头金粟团,可人风味胜红兰。

一枝携溪去,袖里谁知有肇寒。

资福古寺历经远古光阴,古寺庙更早并未灰飞烟灭。古寺名并未以音同,而讹传为“通判古寺”,以致土著总想回答:“通判是谁?”笔者答名曰:“安福忘资福古寺,只管滔滔回答真名。”

如今,山清水秀的通判古寺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,村容村貌、居住地状况大大的提升,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多彩的乡下长卷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1、光绪《太和州中有·卷十四·古寺观》

2、《湖州通中有·卷四十八·舆地中有》

3、《全宋诗·卷九》

作者:徐厚冰

肝气虚症状有哪些
术后营养品
儿童装江中牌健胃消食片
经常牙疼该如何治疗
牙疼快速止痛的方法
感冒
黄芪精适合什么人喝
先诺欣多少钱
标签:诗歌山村
《Apex英雄》“摆脱加诸”活动预告片发表 4月20日上线

《Apex英雄》“认清此时此刻”社交活动预告片公开发表 4月20日APP 《Apex英雄》“认清此时此刻”社交活动预告片公开发表,热门即场模式“Extreme”重生,全新的社交活...

友情链接